A027-為什么無溶劑復合涂膠量可比干復涂膠量比要低得多?
一般情況下,無溶劑復合涂膠量和干式復合涂膠量相比要低很多。同樣的復合結構,無溶劑復合的涂膠量往往只有干復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低涂膠量常被認為是無溶劑復合的一個優點,因為它有利于降低涂膠成本。
為什么無溶劑可以采用較低的涂布量而幾乎不影響復合牢度呢?很多人士對此現象的原因感到很困惑,其實這是有工藝或技術的原因的。這些原因主要有四個:
第一,涂布方式不同導致的涂層截面形狀的明顯差異。
我們知道,干式復合采用的是網紋輥(凹輥)涂布,基材上涂層的截面上看起來就像一座一座的小“山丘”,整個涂布版面上是某些局部有膠,某些局部則是空白無膠。
無溶劑復合采用的是多輥轉移涂布,其涂層的截面形狀是“波浪”型,但整個版面都會有膠,只是局部的膠層厚度可能有差異,看起來像是一個高度相似的波浪形狀。換句話說,整個版面已經鋪滿膠液或被填平,局部的厚度差表現為涂布的均勻性高低。
第二,工藝模式及膠黏劑工作粘度的不同以及由此帶來的涂膠量差別。
在這里我們要引入兩個粘度概念:涂布粘度和復合粘度。
所謂涂布粘度是指膠黏劑在涂布到基材上時的工作粘度。所謂復合粘度是指基材上的膠黏劑在進行壓合粘貼時的粘度。
在干式復合中,膠黏劑在涂布時的粘度很低,但是在經過干燥箱之后、在進入復合時,其涂層的粘度已大幅度提高。換句話說,雖然干復的涂布粘度更低,但復合粘度要高得多。這種現象是典型的低粘度涂布、高粘度復合。由于粘度高,干復復合時就需要大的壓力,如此才能把高粘度的“山丘”壓平,以達到基材的平整貼合。
通常情況下,無溶劑復合前后沒有加熱或冷卻,由于工作速度高,涂布和復合之間的時間間隔很短,因此其涂布粘度和復合粘度幾乎是一樣的。這樣在復合時只需要較小的壓力就可以完成良好貼合。
兩種膠黏劑復合粘度的差異也決定了它們具有不同流平能力或壓平效果。這就是為什么在實際操作中,干復和無溶劑的復合壓力差別可以很大的內在原因。
也正是由于干復膠的復合粘度很高,人們總是以提高涂膠量的方式來防止復合膠層出現不均勻或其它缺陷。也就是說,干復生產時人們習慣地以增加涂膠量、提高裕量來獲得質量的安全保證。
第三,干復和無溶劑的涂布方式不同導致涂膠量調整方式的不同。
干復使用網紋輥涂布,其輥筒參數(如網線數、網穴形狀等)基本上決定了涂膠量大小。其次為實際操作方便,用戶都配備有限規格的網紋輥,甚至整個行業都是如此,因此,涂膠量就只能是有限分級。
而無溶劑的多輥涂布,可以任意調整涂膠量,在一定范圍內,涂膠量設定可以在線調整,理論上幾乎不受限制。
因此,為安全起見,干復勢必會采用適當超出實際需要的涂膠量,而無溶劑則可以根據產品需要實時調整涂膠量,在滿足質量要求條件下可以獲得最小涂膠量。
第四,初粘力不同導致對涂膠量大小的敏感性差別。
干復和無溶劑膠的初粘力明顯不同,導致對涂膠量控制的要求不同,復合膜收卷或下機時操作要領不同,相應的故障也不同。
一個最典型的例子是,如果涂膠量偏大,無溶劑復合在收卷很容易出現不整齊的現象,通常稱之為“串卷”。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當粘度很低時,膠黏劑本身相當于一種潤滑劑,當涂膠量增大到一定值時,基材間的摩擦力不足以克服收卷過程中的各種干擾,導致基材橫向滑動,從而形成串卷。有經驗的操作工都知道,在滿足要求的情況下,無溶劑復合涂膠量越小收卷越整齊越順暢。
相對而言,干復膠的初粘力要高得多,其串卷的概率也低得多。反過來說,它也允許涂膠量有較大的增加。
總之,由于初粘力不同,干復和無溶劑復合對涂膠量大小的敏感性也有差別,客觀上會造成許用涂膠量及其閾限的不同。
(供稿 左光申)